当前位置: > e世博官方网站 >
令核工业前辈魂牵梦萦的军工文物如何传给下一代?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4-02-26 [浏览量:2]
摘要:12月2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一个重要协议共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战略协议。 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签约仪式,足见双方对此事的重视。 据了解,2019年10月揭晓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首次成体系出现了

  12月2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国家文物局签署了一个重要协议——共建军工历史文化遗产战略协议。

  国防科工局局长张克俭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出席签约仪式,足见双方对此事的重视。

  据了解,2019年10月揭晓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首次成体系出现了国防科技工业的10个项目,分别是:

  根据国防科工局和国家文物局签署的协议,在已经确认的10个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防科工项目基础上:

  国防科工局将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军工文物调查,进一步摸清军工文物家底,建立军工文物资源大数据库;

  探索军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军工历史文化遗产全体系;

  国家文物局将指导确认军工文物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认定,并根据文物价值确定保护级别,支持军工文物的保护修缮,在经费预算等方面予以倾斜。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事业的重要指示,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当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一堆一器”的建造工作。1956年5月26日,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动工兴建;1958年6月10日,回旋加速器调试出束。同年的6月13日,重水反应堆达到临界。

  1958年9月27日,在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现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为典礼剪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盛赞:“它们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一堆一器”的建成,为攻克“两弹一艇”技术难关、研制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培养大批核工业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回旋加速器退役,20年之后的2007年,重水反应堆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58年5月,时任中央委员会在二机部选址报告上批准在湖南郴县许家洞建设“郴县铀矿”。1964年1月更名为国营711矿。711矿是新中国铀矿工业史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中国第一功勋铀矿。

  这里1958年开始扩修,形成一个主要的运输巷道,运输的矿石外送主要是制造和氢弹的主要材料,铁轨是双轨,可以并排走两列车。1963年,第一批铀矿石连夜秘密运送出去,这批铀矿石为我国第一颗的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那以后,711矿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数以万吨的铀矿石。

  三个井田、六个竖井和一个斜井,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红砖瓦房,陪伴711矿的建设者们,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人们在这里以青春的激情和生命的执著,谱写着核聚变梦。它为世界核聚变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史上的里程碑。

  1984年9月,585所,自主设计、研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装置上,等离子体的物理品质参数,达到同类装置的国际水平,科研人员在它上面取得了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世界核聚变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的里程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 e世博网址备用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